鸟医 发表于 2011-4-13 13:33:50

2011昆明-"锹尾蠕虫"猎黑鲈~~

本帖最后由 鸟医 于 2011-4-13 16:12 编辑

气温:10°----26°   气压:807----816hpa
风力:3----4级      钓场:昆明附近混养水库
杆:1.5米UL独节,轮:ABU阿布 ORRA SX水滴 ,线:乐伯乐梭飞士832-1.5号PE。

       这次使用的是含有"信息素"专利技术的:"锹尾蠕虫"。"信息素"是天然的化学信号,被鱼类微量地释放到水中,是同种类鱼之间的一种沟通手段,可以触发摄食、聚集、恐惧和迁徙行为。
      “锹尾蠕虫”使用专利“信息素”技术以刺激目标鱼种摄食行为,鱼一旦靠近,那些溶解在水中的信息素就会触发鱼的进食;每一款中包含多种信息素和引诱混合物,最大限度地对目标鱼种产生作用。
   “锹尾蠕虫” 加强软饵的独特配方,可以使饵体拥有难以置信的自然泳姿,同时释放“侵略”和“恐惧”信息素混合物,模拟了自然界中捕食者和猎物的反应。
   “锹尾蠕虫” 的制造、材料和使用方法是技术先进、对环境友好的。都是可生物降解材料。





       到钓场后组装使用“锹尾蠕虫”钓组~因为干旱致使水库水位降低,水下情况复杂,钓组屡屡牺牲!但很快还是让我如愿以偿,施钓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威力,在各种标点、水层连杆中鱼。不过因为个体较小,随即很快放流了。









    烈日下频频挥杆,在中鲈数尾后,"锹尾蠕虫"再次给力。在乱石堆标点,使用铅头钩带旋转亮片的“锹尾蠕虫”钓组,“轻抖慢抽”加快速收线,在近岸猛的一个顿口,毫秒间判断是中鱼了。但是是软杆子,宛如满月,快速收线,手都摇软了!快到脚下水面时,大嘴一个翻身又猛然窜了出去;只好再提一口丹田气,抡圆了膀子收线,三番拉锯,终于钓到了理想尺寸的大鲈妈妈!拍照完毕后,依依不舍地放流了,让她回去好好的繁衍后代,保持对象鱼的种群数量!

爱钓升钟 发表于 2011-4-13 13:39:46

清风刀影 发表于 2011-4-13 13:45:28

:36_2_5F25

UNIBASS 发表于 2011-4-13 14:07:10

厉害

皮少爷 发表于 2011-4-13 14:11:53

:36_2_5F25爽了一把好的!

河豚 发表于 2011-4-13 14:22:49

:36_2_5F25 这鱼应该有50了吧

luker 发表于 2011-4-13 14:36:01

不错,好饵,好钓获:36_2_5F25

鸟医 发表于 2011-4-13 14:54:39

6# 河豚


48UP,可惜没有尺~无法上图。

鸟医 发表于 2011-4-13 14:55:11

本帖最后由 鸟医 于 2011-4-13 16:39 编辑

6# 河豚 [/
这是第二条,怕是有50了~呵呵~

难舍难分555 发表于 2011-4-13 15:08:02

:36_2_5F25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2011昆明-"锹尾蠕虫"猎黑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