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拓海 发表于 2008-6-28 18:40:31

轉帖 如果有人發过請刪

了解對象魚種的習性與擬餌釣法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與其盲目的拋收還不如仔細的觀查`主動攻擊~但`魚兒真正在想什麼`我想連科學家都不能說出個正確的答案`但在從事擬餌多年後的今天,只能憑魚兒的行為模式與經驗說些所以然來,願與大家分享` 構成擬餌釣法有下列的幾項因素`1:覓食天性~魚兒因生存而就餌2:驅趕牠魚~因地盤性驅趕而就餌3:護幼雛魚~因保護幼魚進而攻餌4:好奇~魚兒沒有手腳`唯一的工具只有嘴巴因而上餌 . 綜括以上因素可分為以下3點做為你選擇路亞的基本觀念1:視覺~包括`光線`顏色`擬餌的大小`泳姿`型態2:聲音~入珠裝置`BRZZ`彈鉛響珠`等3:味覺~加味軟蟲,所有添加劑料

有許多釣友曾問我`那麼大的路亞魚會吃嗎?其實擬餌在人類的眼中它是有一定的具體尺寸`但是在魚兒的眼中它只是個食物或入侵者,其實掠食主義者在大自然中是相當競爭的,先咬再說是牠們的通病與習性,而掠食方式又可分為`咬食與吞食,最重要的是釣手們別忘了在魚兒眼中的擬餌型態與觀念上都是可以吃的真魚`簡單來說在我們看似硬的擬餌`在牠們看來是軟的或可主宰之物,所以只要是魚兒認為能吃的牠都會為了生存`好奇`討厭```而咬它一口,所以人們更勝一籌`近而研發出許多樣式的餌針,所以在當你使用7公分的路亞釣上10公分的魚兒時也不要感到奇怪,這就是掠食魚種唯我獨尊的霸王心態.
淡水環境中除了朱文錦與少數觀賞用魚種會有鮮艷的色彩之外,多數都為銀身黑背的體態呈現,我們先談談大自然造物的神奇,相信大家對於魚兒的保護色都有相當的認知,許多生物皆會依身邊的景觀色彩自行改變顏色,而一般的銀身黑背的小魚都是在食物鏈低層的被食者,除了要防範水中的大魚掠食外`還要注意水面以外的鳥兒侵略,自然就形成一種保護色彩,道理很簡單, 掠食魚種不管前或後普遍都由下往上攻擊`腹部的銀白色是偽裝水面因光線所呈現的色彩`而青藍背是偽裝水底所呈現的保護色彩`讓天上的鳥類不易發覺,因光在水中有散射現象,尤其是波長最短的紅光僅能透入水之表層而已,所以表層魚類為了保護自已,所以身體大都演變成青或藍等暗色系,因此與紅光譜形成互補色(無色),就可以避免其上空的海鳥或下方的其他動物掠食。在擬餌的領域裡又有許多五顏六色供釣友選擇,其道理不外乎是要加強引起魚兒的注意與挑釁的意味.所以不難了解為什麼路亞夜釣使用暗色系的擬餌會較一般顏色來的有效吧!!

當你到某一水域中釣魚時相信都會因標點的選擇而困惑,除了憑以往的經驗`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魚兒的觀念去找尋標點與泳層,天氣冷時我們會多穿件衣服或乾脆躲在房裡, 魚兒跟人一樣`水溫太冷也會躲在較溫暖的區域~如深場`靜水區`地下湧泉`水草中等`所以擬餌釣法除了平時的實戰經驗累積`還要加點幻想的空間,剛剛有提到掠食者的霸王心態,如何讓魚兒在吃飽的狀況下上鉤? 當在非覓食時段裡如有一尾吃了不會太脹`不吃又可惜的小魚不怕死的游到牠面前,你想`如你是水中的魚兒你會怎樣?所以在非覓食時段中所選用的路亞可將尺寸縮小,顏色誇張點, 就像我們茶餘飯後吃個點心的道理一樣,再之因地區的環境構成小魚小蝦的棲所`如離岸草叢`水草內`枯木`這些環境都是非常容易觀察出的,所以自然就成為掠食魚種的餐廳.

掠食魚種還有種通病~玩餌!! 當我們在釣曲腰或鱸科魚種`可常常見到著鉤點在鰓蓋`尾鰭`外嘴唇,這些都是因為牠們想要將魚餌打暈或玩弄牠所造成的後果,並不是無意去銼到的.

有個問題我自己也想了很久,''水中平時是不會有蚯蚓存在的,為什麼每隻魚兒都知道牠可以吃呢? 基於上述問題在我們所了解的釣魚領域裡,用白棉絲釣青鰭``布卷釣透抽``鋁箔紙釣白帶`海棉浸腥釣土虱`塑膠雞腸筏釣`等等``也都不是如擬餌釣法一般嗎?所以只要抓住某種魚兒的習性`想要釣牠就不是難事了,記得有次到某場子釣臺灣鱧,肉眼能看到的魚兒少說也有20條以上,波扒就這麼在牠們身周游走,只見牠們悠栽的理都不理,最後換上匙型亮片`用極快的速度曳引,竟然牠們追餌咬上,由此看來,要了解魚兒的起毛基, 還是要騷對了癢處才能讓牠們上鉤

 
筆者從事擬餌釣許久,幾乎很少將福壽魚當做特定的對象魚,有次在某場子釣鱧魚,起初`水面上喧囂的潑水生讓筆者直誤認為是泰國鱧,但想想不可能有那麼多的鱧阿? 但在幾回路亞上岸後,都無意的銼到2~3公分的苦粗仔苗,仔細觀察近處翻身的結果竟都是扇形紅尾,筆者猜測翻身覓食的魚兒應該是福壽魚,所以選擇了與小魚相仿的小型亮片,在短短的1小時內,就釣上了近20餘尾的斤級福壽,由此看來,仔細觀察任何水域的被食者與周遭的變化,相信對於擬餌釣手會有很大幫助

常見魚種的習性

~曲腰魚~

學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鯉科

異名 Culter ilishaeformis, Erythroculter oxycephalus

中文俗名曲腰魚、翹嘴仔、總統魚

用途 食用 棲習環境 :淡水

分佈 : 自西伯利亞至越南之東亞大陸皆有其分佈。台灣主要分佈於南部的日月潭與曾文水庫以及其附近之溪流`高雄縣岡山的阿公店水庫也有一定的族群數量,而北部石門水庫則是以紅鰭泊魚為大宗,中部則大肚溪與貓羅溪`均有其蹤跡。

曲腰魚的形態特徵是身體長 眼睛大,左右有很明顯的側扁,頭和背鰭之前的背部有一點點隆起,頭部和背部相接的地方也有向下凹陷的形狀,所以北部地區俗稱為翹格仔,南部則是稱為曲腰魚。下唇突出又長`口上位,下頜厚實並很明顯地向上突出 , 而往上開口的嘴巴,看起來有點像是往上翹一般,因此又被稱為翹嘴仔。腹鰭的基部有一根三角形的腋鱗。身體背部、腹鰭的基部有一根三角形的腋鱗。身體背部、背鰭和尾鰭下葉都是青灰色,身體兩側和腹部是銀白色,在側線以上的鱗片末緣有黑色斑點;另外與曲腰很像的稱為紅鰭,雄魚更是鮮紅美麗。在臺灣 紅鰭泊魚一般體長在30~40 公分左右,曲腰魚的話 最大可達100公分或更大。

相信一般釣友會把紅鰭泊魚 和曲腰魚認為是同一種魚種?但是這兩種魚除了外形相像之外,千萬不要把它混為一談;紅鰭體形比較小。這兩種魚除了身體彎曲程度不同以外,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紅鰭魚的胸鰭和肛門間的腹部有一片被稱為肉稜的狹長肉質突起,與臀鰭和尾鰭、下腹鰭、葉、是橙紅色,而曲腰魚的肉稜只出現在腹鰭和肛門之間 , 魚體是全銀白色的。

若是以紅鰭泊魚和曲腰魚來講 習性上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紅鰭泊魚除了尾鰭下葉是橙紅色之外 , 活動泳層大多保持在10米~30米左右`屬較棲底魚種, 而曲腰魚的活動泳層大多在 表層0~10米是屬中表層魚種

棲所環境

曲腰魚是在中國大陸東南部和台灣各大小水庫都有的魚類。此魚種較喜歡湖泊和池塘等一些水面寬廣、又有水草著生的環境,由於牠的適應力強,所以也能在水流比較緩慢的溪流中下游生活;平時會在水域的中、上層迅速游動與覓食,是肉食性魚類,以小魚為主要的食物;但是,小蝦`昆蟲和其它在水中游動的無脊椎動物,也都是它的食物。曲腰魚在台灣全省各大小水庫或少數野塘都有它的蹤跡 , 大多以中部以南為大宗 , 此魚要數曾文水庫與日月潭最為勝名,且體型也較大`目前以伐釣出水的曲腰最大的約有 20 斤上 , 曲腰魚主食是以小蝦.小魚.昆蟲為主,棲息處多以布袋蓮或水生植物下,群居覓食,大小魚體混雜在一起,掠食性頗強,但是依以往的經驗,體型較大的曲腰魚會較喜歡單獨覓食,曲腰的覓食泳層`晨昏是在約水表0~3公尺,隨著氣溫的升高泳層會逐漸加深,再此特別強調,早晨天將亮時是釣此魚種的最佳時段,有經驗者相信都有看過清晨時小魚被曲腰魚追出水面四處竄逃的景像

釣曲腰魚的路亞竿,磅數在6~10磅最恰當,母線則配合竿子的磅數而決定,針對曲腰的路亞大略分為下列幾種

1波扒路亞&鉛筆型路亞~

此擬餌是適用於早晨與黃昏時,或是氣/水溫較低時 大小在3~6公分皆可 ,因波扒路亞是利用擬餌本身前端凹槽部份在水表產生大小不一的水花誘魚,所以在揚竿的時差上要抓好,因曲腰是由下往上攻擊擬餌,所以MISS的機率會較高,最好是待魚兒將擬餌拖下水後再行揚竿,揚竿弧度大`但不宜太用力

2亮片系列:

匙型亮片與旋轉亮片,是釣曲腰最為通用的擬餌

3 魚型擬餌:

一般台灣適用中`表層長體拴型或全泳層SP系列

4 顏色選擇:

水清則選用較亮之顏色如金`銀`籃,水濁則使用較暗之   

對比色系`如黑`紫`金`暗紅,軟餌的顏色選用既如此上



~曲腰魚的標點選擇~

標點的選擇通常是擬餌釣的關鍵所在,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我們要先從魚類的習性到棲息環境有著相當的認知,以不至於興致勃勃,敗興而歸,必竟釣魚的樂趣還是需要點魚穫才能維持下去嘛!

以下將臺灣的標點歸類為以下五項 :

1:布袋蓮區與水面交接處:

曲腰會以五~數十隻群居所以牠們會在布袋蓮或水生植物下穿梭覓食找尋一些落水的小昆蟲以及小魚群或依附在植物上的小蝦.

2:樹木與竹子的倒影處:

因樹木與竹林的倒影處接近岸邊所以會有些小昆蟲掉落及一些剛孵化的雛魚

3:小水流出水點:

因水流會沖積水底 把躲藏在水底的小蟲沖洗出來

4:水域中心點:

水域中心點通常是大曲腰出沒的地方 牠們會追逐水域裡的魚群有時還會看到體型較大的曲腰在遠處追魚群像海豚般的在水面跳躍,標點則可定位於清水與濁水的交接處`也就是俗稱的水線或太極線

5:風尾處:

風有許多附加價值,當風吹來時水面會興起波浪`把小魚逼到岸邊`此時水中會有充分的含氧量,而且會擋住魚兒最怕的太陽光的透射率`這都是能構成擬餌釣魚的要素

 

 

鱧魚    科名 Channidae鱧科

中文譯名鱧魚中文俗名 鮕呆   用途 食用   棲所環境 淡水

分佈 中國大陸南方、東南亞等熱帶與亞熱帶區域,臺灣分佈於南部 西北部 西南部,本種養殖多以南部為主,此魚種在臺灣各大小水塘或水溝都不難發現其蹤跡。

據了解`在台灣有台灣有1屬4種鱧科魚類 一種就是我們常常釣的俗稱泰國鱧另外一種我們俗稱台灣鱧或鮕代,就是從前老一輩用來手術後滋補的聖品`與原觀賞用俗稱紅線鱧`還有一種俗稱黑塘鱧 這種魚比較少見`體形較小

形態與習性*-*--

泰國鱧魚身體圓圓長長的,頭部呈扁狀,體長一般約30~45公分,身體有10~12條斜形條紋, 但它會依生長的水域不同而改變顏色`色較深或較淺,背鰭和臀鰭延長,尾鰭像一把圓扇子.但台灣本土的七星鱧,體色黑白分明`其尾鰭根部有一大黑斑`民間傳說是皇帝的印章。泰國鱧身體背部是灰黑色但是肚子是淡灰色的,有時釣起的泰國鱧,體色是鮮藍色的,據了解`應該是交配期的婚姻色,它的頭頂扁平而且又有一個大嘴巴,所以外國人叫它蛇頭魚或雷魚,它滿嘴的尖牙是補食小魚最好的武器, 棲息於河流、池塘與溝渠等水生植物雜生和淤泥底質的靜水域或緩流處。能在缺氧或淤泥中生活。常藏身於水草或水底駝峰處襲擊小魚及其他水生動物。成魚會築巢及具護幼習性。在台灣超過15公分的鱧魚可以說是沒有天敵的,再加上生性兇猛,一年的成長速率可達至30公分,2年可長至60公分左右,如在一些食物充足的水域中甚至可成長到1公尺以上的巨物,筆者目前所釣穫的最大記錄是在嘉義的蘭潭水庫釣穫,體長95公分左右,泰國鱧的補食對像除了小魚.小蝦之外還補食一些靠岸邊活動的動物`如跌入水中的雛鳥`青蛙`老鼠以及昆蟲,小蛇等等。

棲所環境

鱧魚的分布很廣,包括中國大陸南部、泰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日本中部及全台灣各大水庫、湖泊、池塘`甚至水溝中均可見。生活水域通常從零到十公尺間。但對鱧魚來說 它們是比較喜好棲身在障礙物多的淺水處屬棲底性魚類

鱧科魚種具有一種特別的呼吸器,叫做上鰓器,可以直接浮上水面呼吸空氣,因此可以生活在混濁的沼澤或是缺氧水域中。

釣鱧魚的路亞竿,一般使用6~14或8~17'磅,竿具線性可由釣場而定`若障礙物多且易磨斷母線的場所,則可選用編織線來降低損耗率,此魚種生性殘暴,吃餌乾脆`所以想釣到此魚應不成難事,此魚喜好躲藏在障礙物多的水域,所以軟蟲應是最佳的選擇,因此`擬餌的選擇,只要排除掛底或拋竿時的障礙,可以說任何型式的擬餌都可以釣穫牠的,臺灣水庫常常可以見到一條長繩或竹支`繫著一排的鉤子,各掛上一尾泥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放滾,也都是以此魚或鯰科為對象目標,在釣鱧魚時,常常會在咬餌之後發現擬餌處有許多的小氣泡,那是因咬不到餌而鑽入泥土裡所產生,所以在釣此魚時應用較慢的手法來操餌,還有此魚上岸後`有時會在解鉤時咬你一口,所以千萬要小心,最好是使用`鉗子`手套`布`張口器等輔助

~鱧魚的標點選擇~

1:水底凹陷處:

一般岸釣選擇離岸的水底凹陷處`俗稱的駝峰,台灣水庫的大標點皆以小閘灣,或兩閘的凸堤,另一種選擇`則是觀察水面的翻身氣泡,因此魚在水中隔一段時間就會翻身換氣,一般牠都不會離開方圓一公尺內的,所以如果你要確定某水域是否有此種魚種,花一點時間觀察水面狀況就可確定

2:水邊蘆葦區:

此處是最常發現此魚種的區域,因水淺又有許多的植物障礙利於躲藏覓食`所以在擬餌的選擇上,須選用些防範掛底的如軟蟲防纏鉤法`JIG`複和式`至於魚型餌可選用中表層擬餌`將三本針改為單鉤防纏,或淺草區專用擬餌,

3:水生植物下:

荷花田`蓮花池`布袋蓮,此類水生植物的生長環境與泰國鱧的要求皆相仿,所以在這些的植物當中也是牠們躲藏的好標點,在面對此類標點時,擬餌的選擇可使用`軟蟲掛組`橡膠青蛙`防纏波扒等

4:水域沿岸:

此處也是釣鱧魚的最佳標點,所以在剛釣釣場時,拋投最好是由近至遠,若一開始就往遠處拋,很可能會將近處的魚兒給嚇跑.

~美洲大嘴鱸魚~

美洲大嘴鱸魚 Micropterus salmoides(Lacepede),在本省稱加洲鱸、大嘴鱸或黑鱸`BASS等,原產地於北美洲淡水河川中的溫水肉食性魚類,是國外頗重要的遊釣與國際比賽魚種之一。因口部大而得名。魚體稍呈紡綞狀,體而側扁,背部顏色較深,常呈綠青色或淡黑色,腹部為白色或黃色,會隨著棲息水域改變體色,而側線下方體側有一斷續不相連之黑色班點。適溫於為12-30℃,屬廣溫性魚類,20~25℃度是就餌意願最強之時段,遍佈美洲 河川、湖泊,任何水域都能發現其蹤跡,生命力甚強。屬係陸封型魚種,喜歡棲息於清澈水域,美洲鱸屬肉食性魚類,性情兇猛,掠食性強,喜捕食小魚蝦、昆蟲`雛鳥`小蛇等。在適宜的環境,食慾極為旺盛,通常在水溫過低,池水混濁或風浪過大時,會停止覓食, 雨天則靠岸邊躲藏。黑鱸在台灣的存在也有許多年了, 早期的阿公店水庫`澄清湖`(現已無此種魚類),知名的石門水庫暖暖水庫`基中/基後湖`情人湖`慈湖附近水域`私人休閒釣場`都有牠的蹤跡,事因早期臺灣沒有相關保育知識而以箱網養殖於公共水域,因掠食性極強,適當水域中,成魚在1~2年會自行繁殖,所以最好不要放養在其餘的公開水域,其結果會導致臺灣本土的原生或外來魚種漸漸滅亡或矮化`茲事體大`一定要注意,此魚種多喜好藏匿於沉木`立林`陰暗處`碼頭下`蘆葦之障礙物邊,又因記憶性強`會在反覆使用同種擬餌時厭餌,所以拋投的技巧與晃餌的技法,對釣此魚種有相當大的趣味性及挑戰,

黑鱸魚辨認擬餌的速度很快,相對的吐餌的速度也快(國外測試報告是0.4秒),所以在作釣時若有一絲絲的魚訊都不要錯失,有時當你還在懷疑是不是魚訊之前`或許就是該楊竿的時候了, 在天然環境中,黑鱸多半棲息於障礙區內等待覓食,若在無障礙的人工環境中,它則會棲身於角落四周與沿岸,黑鱸雖屬係陸封型魚種,但在內陸環境中也會三五成群的迴游於水域之中,國際性的黑鱸大賽`積分的評比均是以體型最大的為主,是因越大的老鱸`習性上越難掌控,棲身標點也越複雜,換言之難度也相對提高

                           大眼海鰱

學名   Megalops cyprinoides (Broussonet, 1782)

異名   Clupea cyprinoides

俗名   (中) 海鰱;(英) Indo-Pacific tarpon

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腹部無稜鱗,上頜向後延長,接近眼後緣,被大圓鱗

,側線直走,側線鱗數 36-40。背鰭在體被中央,最後一鰭條延長為絲狀,腹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下方,臀鰭前半部鰭條較後半部鰭條為長,具喉板。體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吻端青灰色,各淡黃色。背鰭與尾鰭邊緣暗灰色。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從紅海到Society 島,北從韓國,南 到N.S. Wales

棲所生態~生活於暖水域沿近海,以小型游泳動物為食,對環境適應力強,可 利用泳鰾來當作輔助呼吸器官,並常可溯入淡水之中,各河川之下 游及河口常可發現。

體長一般約50-70公分,最大可達1公尺,肉質不佳而多刺。

在釣此魚時,最刺激的莫過於牠上鉤後的洗鰓動作,若你在本省各地的出海河道或近海水域中看到許多在水中翻身的鐮刀背鰭,那一定是海鰱啦!!,擬餌的選擇方面,一般以3~5cm的中表層栓型擬餌或蛆型軟餌`亮片都可輕易的釣穫牠,又因嘴巴脆硬,所以揚竿力道的斟酌是蠻為重要的關鍵.

 

                        七星鱸

七星鱸魚(Lateolabrax japonicus), 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沿海,每年10月─翌年 4月間在沿岸岩礁產卵,1.5公分以下之稚魚在近海表層浮游,生長至 2公分時游近沿岸河口,長到 5公分開始溯河, 2歲齡以下魚群常棲息於淡水水域,至成熟期則又出現在半淡 鹹水域中。七星鱸味道鮮美,且富含蛋白質,由於被一般人士認為對傷口癒合有特殊功效,因而成為手術後病患之最愛,其身價之高自不待言。七星鱸屬於廣鹽性,在淡水、半淡鹹水及海水均可養殖,因此使之成為本省非常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

臺灣北部地區七星鱸養殖水域以埤、圳為主,因此,七星鱸大都採用粗放混養方式。業者自魚苗商購得之魚苗,常未經妥善淡化、馴餌即放入池中與草魚、鰱魚、鯉魚、吳郭魚等混養,利用其掠食性來控制下雜魚及吳郭魚之養殖密度。

心雨 发表于 2008-6-28 18:43:35

:36_2_5F25

耀瑶 发表于 2008-6-28 19:01:19

:36_2_5F25 :36_2_5F25 :36_2_5F25

汕头ky. 发表于 2008-6-28 19:12:00

咸鱼翻生 发表于 2008-6-28 20:35:03

太多字,眼都花了,顶一下36_2_26 36_2_26

逆风而行 发表于 2008-6-28 21:49:46

好文章:36_2_5F25 就是繁体看起来太吃力

翡翠鸟 发表于 2008-6-28 22:38:42

:36_2_5F25

江河一小鱼 发表于 2008-6-28 22:40:34

字太多看花了眼 p17b p17b

laodong536 发表于 2008-6-29 03:30:00

:36_2_5F25 :36_2_5F25 36_2_33 36_2_33 36_2_47 好贴!顶!

姜太公 发表于 2008-6-29 22:09:22

好帖!够详细,顶!:36_2_5F25 :36_2_5F25 :36_2_5F25 :36_2_5F25 :36_2_5F2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轉帖 如果有人發过請刪